1982年创刊, 月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编辑单位:《大众心理学》编辑部
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  编:庞维国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4-610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228/G3
邮发代号:国内 4-469 国际 BM6439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4-10
  
  • 全选
    |
    大讲坛
  • 董知庭 黄晓明
    2025, 32(4): 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探讨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廉洁心理建设,强调其重要意义和影响因素。首先,廉洁心理建设对于提升党员干部的拒腐抗腐能力至关重要,促进廉洁文化的形成。研究指出,腐败心理的阻碍和不良社会环境是影响廉洁心理建设的主要因素。其次,廉洁心理建设需经历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和实践行为三个阶段,建议针对不同阶段的党员干部开展心理培训。最后,构建廉洁心理的自觉约束防线与腐败心理的预警纠正防线是关键,以提高党员干部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有效防范腐败风险。
  • 心理咨询手记
  • 田瑞琪 严文华 吕玥 杨新国 王尔东
    2025, 32(4): 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团体督导中关系冲突的处理,基于一个由新手咨询师组成的督导团体案例,分析了冲突的根源及其对成员成长的影响。作者分享了在督导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攻击和不满,并讨论了如何通过开放的沟通和明确的界限来应对这些挑战。多位督导师提供了不同理论视角的反馈,包括共情、文化冲突和情感投射,帮助作者理解冲突背后的深层因素。最后,文章强调了同辈督导在提供情感支持和反思空间中的重要性,以促进督导师的专业成长和情感稳定。通过这些讨论,读者将获得处理团体督导中情感冲突的实用策略和理论指导。
  • 李蒙丹
    2025, 32(4): 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心理魔法壶”这一概念,记录了其创作过程和内心反思。文章分为三个阶段:绘画准备、绘画进行和绘画结束后的思考。通过六幅画作,作者描绘了从舒适到孤独的情感旅程,反映出对人际关系、内心冲突和生活复杂性的深刻理解。色彩的选择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多样性的渴望,而简洁的设计则体现了其不愿复杂化事务的性格。作者在绘画中逐渐意识到自己与画中人物的相似性,揭示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治愈需求。整篇文章不仅是个人艺术表达的记录,也是对自我认知和成长的深刻反思。
  • 严文华
    2025, 32(4):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一位自我意识清晰且深刻反省的画者。她对作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色彩、线条、构图到故事叙述,结合自身的现实与心理状态,展现了深刻的洞察力。画者乐观地将自己与魔法师的关系视为祖孙关系,体现出对权威的尊重和关怀。她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在画作中得以体现,尤其是第一幅画描绘的和谐自然场景。情感表达上,画者表现出隐忍和克制,第二幅画中的红色泡泡象征着她的小愤怒,但她并未直接表达负面情绪,而是通过缺席和自我开解来反映内心状态。尽管她在单调的环境中感到不适,但她的乐观态度和适应能力使她能接受现状。最后,隐忍的情感表达虽有短期益处,但长期压抑情绪可能导致潜意识中的不适和身体化表现。
  • 医教结合
  • 王奕蕾 杨振东
    2025, 32(4): 9-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理咨询手记
  • 王凤姿
    2025, 32(4): 12-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非适应性白日梦对个体生活的影响,以阿盟的案例为例,分析了其频繁做白日梦的原因及后果。阿盟在生活和工作中因沉迷于幻想而影响了专注力和效率,导致心理困扰。文章阐述了白日梦的定义及其适应性与非适应性之间的区别,并从辩证唯物论和中医阴阳平衡的角度分析了主客观失衡的现象。最后,提出了通过关注和描述外在客体来恢复主客观平衡的干预策略,帮助个体减轻非适应性白日梦带来的困扰,提升生活质量。
  • 学校教育
  • 贾莉莉
    2025, 32(4): 14-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在中考备考过程中,如何通过培养“抗逆力”来帮助学生应对挑战。文章首先定义了“抗逆力”,强调其在面对挫折时的重要性,并指出其主要由“归属感”、“效能感”和“乐观感”三大元素构成。作者建议家长和教师通过关爱、营造温馨家庭氛围、理解接纳、尊重孩子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通过调整学习动机、设定合理复习计划等方法来提升效能感;以及通过培养成长型思维来增强乐观感。最后,文章呼吁老师和家长以积极的态度陪伴学生,共同度过这段重要的备考时期,助力学生在中考中取得成功。
  • 刘进
    2025, 32(4):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农村初中班主任在沟通艺术方面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农村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班主任的沟通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社交技能。文章分析了资源限制、观念差异和情感隔阂等挑战,并提出了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沟通原则,包括尊重与共情、积极倾听、正向反馈和目标导向。这些原则不仅能建立信任关系,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最后,强调了农村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学习和应用先进理念,以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 鲁铱 蒋多
    2025, 32(4): 17-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数字时代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随着手机、电脑等媒介设备的普及,亲子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多,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使用媒介时感到困惑。文章指出,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包括提升孩子的媒介分析、评价和应用能力,同时强调父母需树立良好榜样,理性看待数字科技。针对家长的焦虑、缺乏方法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如培养孩子的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关注其心理状态、丰富课余生活等。最终,强调构建良好的家庭媒介素养环境是应对数字挑战的有效途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心理百科
  • 王珍珍 李青青 周爱保
    2025, 32(4): 19-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厌食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的心理机制及其阻碍因素。厌食症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导致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障碍。患者对理想身材的追求使其产生控制感,逃避负面情绪,并传达未能言说的需求,导致拒绝治疗或中断治疗。文章提出,改善患者的治疗意愿需破除对厌食症的错误认知,重塑健康的身体意象和价值观。通过心理调适、专业帮助及家庭支持,患者可以逐步摆脱厌食症的困扰,实现全面康复。
  • 薛诗桦 金玉倩 梁薇
    2025, 32(4): 2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电信诈骗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分析了诈骗者如何利用受害者的心理弱点实施欺诈。通过电影《孤注一掷》的情节,揭示了诈骗者在初次接触中迅速吸引注意、建立信任关系,以及操控心理距离的策略。文章指出,诈骗者利用受害者的贪婪、轻信和对亲密关系的渴望,逐步将其“套牢”,最终实现财务剥削。强调了在信息时代,保持警惕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提醒读者警惕诈骗行为,避免成为受害者。
  • 积极心理学
  • 戴郅祺
    2025, 32(4): 23-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积极心理学在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旨在提升教育效果。首先,回顾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核心内容,强调积极情绪、人格特质和社会组织系统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不足及其积极心理学素养的缺乏。最后,提出了三条路径:培育积极人格、强化积极情绪体验和营造积极环境,以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心理素质。通过这些措施,期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未来教师的积极心态。

  • 孙少英
    2025, 32(4): 25-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应用,强调学生自助的重要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校园心理危机的现状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指出心理筛查、动态观察、家校合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接着,提出了四个干预策略:一是提升心理测试的实效性和促进作用,确保学生能合理看待测试结果;二是增强全体教师的参与,发挥心理导师的支持作用;三是强化家庭的心理协助,通过家庭教育提升父母的支持能力;四是加强行政保障,以确保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心理健康环境。
  • 职业天地
  • 许霏¹ 徐文龙² 孙天义²
    2025, 32(4): 27-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职业倦怠的概念及其对职场人的影响。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劳,表现为对工作的厌倦、情绪低落等。研究显示,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影响家庭关系。造成职业倦怠的因素包括工作要求过高、工作环境不佳及个人能力不足等。为了缓解倦怠,职场人应适时“躺平”以恢复个人资源,企业管理者则需关注员工福利与工作安排,以降低离职率和提升员工幸福感。保持身心健康是避免职业倦怠的关键。
  • 李琼, 陈梦思
    2025, 32(4): 29-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生代员工的崛起,他们对“幸福职场”的追求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新生代员工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工作环境的需求,强调“幸福职场”在提升工作效率、改善上下级关系和增强员工归属感方面的作用。文章指出,企业应通过支持员工自我实现、营造和谐氛围、鼓励透明管理和丰富工作方式来满足新生代员工的期望。最终,构建“幸福职场”不仅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 青年世界
  • 张春林
    2025, 32(4): 3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面临压力和孤独,常导致生命意义感缺失,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文章分析了生命意义感的重要性及其与自尊、自我效能、控制点和神经质等核心自我评价因素的关系。通过增强自我认同感、培养积极人格品质、提升自尊、训练积极反刍思维和提高自我概念清晰性,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最终,构建积极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挑战,实现个人价值。
  • 金辰嘉
    2025, 32(4): 33-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脆皮大学生”现象的心理学根源及其社会意义。该现象源于大学生普遍健康问题的自嘲表达,反映出年轻一代在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危机。文章分析了“脆皮大学生”的定义、心理机制、行为特征及应对策略,指出个体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系统和健康管理行为的重要性。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和社会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最终,文章强调了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性,呼吁社会共同努力,为年轻人创造更支持的环境,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 父母必读
  • 牛越
    2025, 32(4): 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定义、成因及其干预策略。发展性阅读障碍指在外部环境和智力水平正常的情况下,个体的阅读能力显著低于同龄人,影响约5%至10%的儿童。文章分析了该障碍的主要成因,包括语音表征缺陷、执行功能缺陷和工作记忆缺陷,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1) 阅读技能干预以提高阅读能力和注意力;2) 动作视频游戏(AVG)干预,增强视觉空间注意力;3) 知觉学习,通过练习改善知觉能力;4) 工作记忆干预,提升儿童的工作记忆和阅读技能。文章强调了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对于帮助阅读障碍儿童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对这一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 李莉莉
    2025, 32(4): 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通过一位母亲与孩子共同绘画的故事,强调家长习惯给出“正确答案”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束缚。文章分析了家长的自我觉察、倾听能力、共情能力和自我关怀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建议家长与孩子并肩作战,形成同盟关系,以增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同时,呼吁家长关注自身情绪和需求,减少对孩子的控制,创造更积极的互动环境。最终,作者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找到独特的亲子互动方式,使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 韩梓康
    2025, 32(4): 37-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好孩子”这一概念在中国家庭文化中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潜在压制。通过引用顾城的诗句,文章揭示了“好孩子”往往需要牺牲自我以迎合成人期望,导致内心的空虚和孤独。作者借助现象学视角,强调深入理解儿童主观体验的重要性,并指出成人应避免对孩子的道德绑架,尊重其个体差异与内心需求。最终,呼吁建立平等对话的亲子关系,让“好孩子”成为孩子自我追求的目标,而非外界强加的标签。
  • 社会心理百态
  • 付若冰, 陆静怡
    2025, 32(4): 39-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人们热衷谈论八卦的原因及其潜在影响。研究表明,谈论八卦不仅能带来心理上的愉悦和释放压力,还能提升社交地位。尽管八卦可能侵犯他人隐私,造成信任危机,甚至引发组织内部冲突,但在适当的情况下,分享无伤大雅的八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交圈。文章强调,管理者应引导人们关注正能量八卦,避免负面影响,同时提醒读者在参与八卦话题时需谨慎,以免损害个人形象和社交关系。
  • 王月文
    2025, 32(4): 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虚拟情绪商品的兴起及其背后的心理原因。近年来,诸如“爱因斯坦的脑子”“好运喷雾”等虚拟商品在电商平台上受到年轻人的热捧,这些商品虽然没有实质性物品,但提供了短暂的情感慰藉和社交互动。文章分析了现代社会快节奏和高压力环境对年轻人情绪消费的影响,以及他们对情绪价值的追求。同时,数字化社交习惯也促进了虚拟商品的需求。尽管虚拟情绪商品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心理需求,但文章提醒消费者需理智消费,警惕潜在风险,并强调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寻求朋友和家人的支持。
  • 知识窗
  • 陈婉莹
    2025, 32(4): 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及其背后的心理学解读。尽管社会普遍认为老年人孤独、悲惨和无能,但研究表明,大多数老年人对自身年龄持积极态度,情绪调节能力较强,能够在生活中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文章指出,老年人不仅在面对压力和疾病时展现出情绪韧性,还积极适应现代科技,利用社交媒体丰富生活并增强自我价值。此外,老年人表现出更强的同理心和亲社会动机,关注社会共同利益。总体而言,衰老并非简单的身体衰退,而是积极自我感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促使老年人实现积极健康的老龄化生活。
  • 魏超奇, 王礼军
    2025, 32(4): 43-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多维度探讨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分析其合理性、合法性及深层动机。尽管一些学者质疑孔融在四岁时让梨的真实性,认为此行为违背儿童天性,作者则基于心理学视角指出儿童心理发展的复杂性。文章首先介绍孔融的家世背景,强调其在官宦家庭中受到的道德教育,接着引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解释孔融的让梨行为是遵循家庭文化形成的意识。最后,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孔融通过让梨获得的归属感与尊重,指出这一行为的深层动机。文章强调,孔融的行为是其特定家庭和教育背景下的自然表达,呼吁尊重儿童个体差异,避免将其作为唯一标准。
  • 陈心阳, 李欧
    2025, 32(4): 45-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猎奇式营销在当代消费市场中的影响,尤其是“审丑”现象的兴起。近年来,奇特和古怪的商品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阿里巴巴的“淘宝丑东西大赛”便是一个例证。文章分析了猎奇式营销如何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创造出独特的产品和品牌传播方式,满足Z世代对个性化和幽默感的需求。同时,符号消费的逻辑也被引入,强调消费者购买“丑东西”不仅是为了功能,更是为了象征意义和精神价值。尽管“丑东西”的流行反映了消费心理的变化,但文章提醒消费者警惕劣质产品,以免陷入商业陷阱。整体上,猎奇式营销不仅是商家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也是现代审美观念的反映。
  • 新书快览
  • 张喆
    2025, 32(4): 47-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评析了《照片治疗技术》一书,探讨了照片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心理咨询方法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随着智能手机和摄影技术的普及,照片治疗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自我探索途径。书中定义了照片治疗的核心概念,包括投射、自画像、使用他人拍摄的照片等五种核心技术,帮助来访者通过照片表达内心情感,促进自我认知与成长。作者朱迪·韦泽是该领域的权威,她的研究揭示了照片如何成为理解自我和释放情感的工具。此外,书中结合实践案例和互动练习,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和掌握这一技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整体而言,这本书为心理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每张照片作为通往内心世界的窗口的重要性。